哲学理论 哲理故事:珊瑚岛怎么会失踪? 最近几年,在南太平洋的珊瑚海中经常发生珊瑚岛神秘失踪的情况。有的珊瑚岛就此变得无影无踪,仿佛彻底消失了;有的珊瑚岛却“搬了家”,跑到别的地方去落户。这种奇怪的现象似乎只应该出现在一些惊险小说或科幻作品... 2017年7月7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哲学理论 哲理故事:陶母剪发图 元朝大画家何澄根据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》中记载的故事绘制了一副《陶母剪发图》。画的意思是说:晋国有一个叫陶侃的贫困青年,有一天,他的朋友陆逵来拜访他,因为没有钱买酒招待他,陶侃的母亲在仓促之间,便把她的头... 2017年7月7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哲学理论 哲理故事:把牛的劣性去除了,那一切就平定了 上古时代,黄帝带领了六位随从到贝茨山见大傀,在半途上迷路了。他们巧遇一位放牛的牧童。 黄帝上前问道:“小孩,贝茨山要往哪个方向走,你知道吗?” 牧童说:“知道呀!”于是便指点他们路向。 黄帝又问:“你... 2017年7月7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哲学理论 哲理故事:齐桓公与管仲的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襄公被杀。襄公有两个兄弟,一个叫公子纠,当时在鲁国(都城在今山东曲阜);一个叫公子小白,当时在莒(jǔ)国(都城在今树东莒县)。两个人身边都有个师傅,公子纠的师傅叫管仲,公子小白的师... 2017年7月7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哲学理论 哲理故事:留三分余地给别人 《宋稗类钞》中载有这样一件事:宋朝有个名叫苏掖的常州人,官至州县监察官。他家中十分有钱,但却非常吝啬,常常在置办田产或房产时,不肯付足对方应得的钱。有时候,为了少付一分钱,他会与人争得面红耳赤。他还最... 2017年7月6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哲学理论 哲理故事: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 春秋时期,楚王请了很多臣子们来喝酒吃饭,席间歌舞妙曼,美酒佳肴,烛光摇曳。同时,楚王还命令两位他最宠爱的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各位敬酒。 忽然一阵狂风刮来,吹灭了所有的蜡烛,漆黑一片,席上一位官员乘机揩... 2017年7月6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哲学理论 哲理故事:宰相肚里能撑船 相传古时某宰相请一个理发师理发。理发师给宰相修到一半时,也许是过分紧张,不小心把宰相的眉毛给刮掉了。唉呀!不得了了,他暗暗叫苦。顿时惊恐万分,深知宰相必然会怪罪下来,那可吃不了兜着走呀! 理发师是个常... 2017年7月6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哲学理论 哲理故事:领导者的心胸宽广能容纳百川 要治理好天下,必须要有雅量。比如宋太宗,在这方面表现得就很突出。《宋史》记载,有一天,宋太宗在北陪园与两个重臣一起喝酒,边喝边聊,两臣喝醉了,竟在皇帝面前相互比起功劳来,他们越比越来劲,干脆斗起嘴来,... 2017年7月6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哲学理论 哲理故事:纵使千鸟掠过,我自岿然不动 《庄子》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:战国时,惠施在魏国当相国,庄周跑去要与他会面。惠施听人说,庄周这次来魏国的目的,是想取他相国之位而代之,所以十分紧张,命令官兵在都城搜捕了三天三夜,但还没抓到庄周。正当惠施... 2017年7月5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哲学理论 哲理故事:主观意识的偏差 从前有一个人遗失了一把斧头,他怀疑被隔壁的小孩偷走了。于是,他就暗中观察小孩的行动,不论是言语与动作,或是神态与举止,怎么看,都觉得小孩是像偷斧头的人。由于没有证据,所以也就没有办法揭发。隔了几天,他... 2017年7月5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